佛弟子文庫
佛教故事
慧律法師
大安法師
淨界法師
印光大師
夢參法師
佛經咒語
阿彌陀佛
觀音菩薩
地藏菩薩
佛法入門
佛學問答
念佛
智慧
福報
放生
因果
修行
戒淫
懺悔
隨機文章列表
身為佛子,日常生活中如何與父母相處
佛陀在《賢愚經》中講道:我自憶念過去世時。慈心孝順。供...
原諒別人時,也為自己開了一扇門
人,總是生活在原諒與被原諒之中。原諒一個人是自己的意識...
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的重要錯誤
某人曾經說過:「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,他的會集本出來之後...
改變價值觀——執著變灑脫
快樂無憂是名為佛 禪宗有一位祖師說:快樂無憂,是名為佛...
佛說阿彌陀經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在舍衛國,祇樹給孤獨園。與大比丘僧...
惡要原諒,善要引導
南山和尚有兩名弟子。一天,大弟子外出化緣,得了一擔鮮桃...
供養地藏菩薩能獲得十種利益
未來和現在的眾生在他所住的地方,在南方清潔之地。南方是...
四川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海山長老安詳示寂
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、四川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、...
宣化上人的新年祝福:凡事忍耐受得了
先祝你們各位新年快樂! 本來我想很早就到這兒來,但是金...
星雲大師:為信徒添油香
我經常在弘法途中順道巡視佛光山各別分院。有一次,到...
不念佛則獲罪無量
請看下麵。第三十八段: 不念佛則獲罪無量 由於菩薩有六...
浴佛的意義與功德
一、浴佛的意義 淨化個人的身口意,我們手持淨水向悉達多...
一屋不掃,何以掃天下
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陳蕃,他學識淵博,胸懷大志,少年...
聖嚴法師《懺悔》
有人在禪七中不斷地哭泣而無法打坐,他說:我不能打坐...
凡夫應當先求往生後才來度人
原文: 某居士去年去世,彼先妄發大心,要在此世間度人。...
學道之人去心垢染,行即清淨矣
佛言:如人鍛鐵,去滓成器,器即精好。學道之人,去心垢染...
夢參老和尚:法佈施為一切佈施之首
法佈施為一切佈施之首。 說我也不能講經,不會說法,...
萬境本閑,惟人自鬧
雙輪照禪人來參,且雲將隱居山中,單究向上事,乞老人住山...
黑社會變蓮池海會--佛號功德觸動宿世善種子
這是發生在我當內科住院醫師時的一件事那個月輪到我照顧加...
聖嚴法師《怎麼樣才算是佛教徒呢》
什麼是佛法?什麼是佛教徒?我經常有機會與各界人士相...
看護病者,八福中第一福田
人在患病時往往力不從心、身心苦痛,特別需要關懷照料。而...
萬里無寸草處去
禪宗的洞山禪師,在禪宗裏面是有名的一位大禪師,像雪峰禪...
把財色關過了,修學佛法才算入門
古來大德經常說這個世界只有兩種人:一種貪財的,一種好色...
常吃五類食物易傷大腦
一。過鹹食物 人體對食鹽的生理需要極低,成人每天7...
如何看待「好人無好報,惡人活逍遙」
社會上很多人看到一些不公平的現象常常抱怨說:好人無好報...
高僧大德的養生之道
這裏,我只談身體的基本調和之道,並且,是總結三位高僧與...
虛空藏菩薩如何觀虛空
此大神力,由我諦觀四大無依,妄想生滅,虛空無二,佛國本...
在不曉得不明白上求個究竟,就是疑情
道,本來沒有東、西、南、北,亦沒有你、我之分別,直下承...
比比誰更有「道」
井陘縣信外道門的很多,我講經的時候,他們的大老師,和弟...
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
鐘,是佛教叢林寺院裏的號令,清晨的鐘聲是先急後緩,...
【推薦】
每個人都是賊
偉大的聖者龍樹菩薩,曾全身赤裸地生活,僅有的家當就是一...
如何才是開悟
一、無心可安即可開悟 有一個相當著名的公案: 禪宗的二...
龍王和他的女兒
龍王伊羅卡帕塔,在迦葉佛時,雖然是一位比丘,卻不夠...
律航法師的往生經過
他在往生前的一個禮拜,就叫我到他身邊說:拿紙筆來,寫律...
透視輪回生命的狀況
以蘊為觀察物件 所謂認識生命的狀況,說到底就是認識蘊,...
「敦倫盡分」與「百不管」該如何融會貫通
問: 師父您好,印祖三十二字修行綱領中有敦倫盡分,...
餓鬼--奔突在饑渴與恐懼中的魅影
世人無論見不見鬼,都常說見鬼;無論怕不怕鬼,都樂於看到...
消災和延生的原理是什麼
消災延生的原理,在於懺悔及發願。應該接受的果報,必須接...
傲慢與偏見
有一位師父在蒲團上靜坐,身旁站立一位侍者。 門外,...
【推薦】
受持八關齋戒的意義和功德
八關齋戒,是在家佛弟子在月六齋日受一日一夜內短期受...
提倡以護生和素食代替放生
近兩年來,新加坡居士林在佛菩薩聖誕日到來之前總會在...
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里
原文: 古德雲:最勝兒,出家好。俗有恆言曰:一子出家,...
對哪些對境造業,業果會越重
講到重罪、重業,一定是第一,心非常猛利;第二,跟外境有...
淨土法門與諸宗之圓通
學習淨土法門的義趣 二十多年來,學教、學戒,講學、做事...
「不落因果」與「不昧因果」是何意
我們所說的因果是指原因與結果。亦即指因果律。為佛教...
汝年已衰老,當斷愛欲了生脫死
近來身體想已大好矣。汝年已衰老,兒孫甚多,當以家事號事...
怎樣做才能夠功夫成片
問: 經常有人講,念佛或誦經,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,請問...
佛教在商業浪潮中反思:寺院經濟的合理使用
寺院的財物通稱三寶物,也就是屬於三寶所有,分別為佛...
夏季吃百合助睡眠清心潤肺
夏季天氣炎熱,有時還有蚊子作亂,這讓很多人夏季睡眠品質...
三個方面檢驗是否已離開妄想
每一個因緣都可以修功德,不一定是在順境才修學。逆境有逆...
分毫不差因果賬
佛教提出四根本戒,若是犯了四根本戒,無論出家在家都是違...
破除人我天下親
一般人最執著,也是諸般煩惱的根源,那就是「我」,凡...
萬境本閑,唯心自鬧
【原文】 人苦日在煩惱中,尚不知是煩惱;若知是煩惱,則...
明心法師的出家學佛心路
我出生在浙江省永嘉縣楠溪江畔的一個古鎮,這裏風景如畫,...
宣化上人:供佛的十種供養
這供養呢,以前講過很多,現在把它再講多一點。這供養...
佛陀的感應之道
感應的事相、事蹟,可能我們還多多少少會感受到,叫感應之...
為什麼要求生西方而不求生東方
問: 請問法師,東方淨土和西方淨土有何差別?為什麼一定...
從極樂回到娑婆世界後還會墮落嗎
只要往生到了極樂世界,我們就不被生死業緣所拘系。由於我...
對治所有煩惱習氣的法寶——楞嚴神咒
習深尚證 且汝宿世,與摩登伽曆劫因緣,恩愛習氣,非是一...
五戒十善是學佛的第一班車
凡夫眾生在整個十法界的緣起定位是什麼呢?我們的定位就是...
篤信佛法渡苦輪
佛陀時代,在舍衛國的東南方,有一條大江,這條江水又...
百喻經·認人為兄喻
經文: 昔有一人,形容端正,智慧具足,複多錢財。舉世人...
生死輪回淫為首
近年來,色-情氾濫,青少年男女同胞,色-情犯罪之事...
將軍的懺悔
夢窗國師有一次搭船渡河,當船正要開航離岸時,有位帶...
用完的香盒有佛菩薩像,該怎麼處理
問: 阿彌陀佛,師父您好,我們買的香盒子上有佛菩薩...
「數沙」修行法語
一 問:修行人當謀何事?曰:謀道。 問:道可謀乎?曰:...
何以念一聲佛號能滅多劫重罪
中國向有家家觀世音、戶戶阿彌陀之說,側面反映出中國所有...
淨土宗與諸宗所不共的特色
近代高僧說,身為有情眾生,每個人都想要離苦得樂。雖然有...
六種女性的不同性格特點
人有男女之別,男女之間除了身體上的構造不同,心理、...
不做神仙求往生的曇鸞大師
【原文】 曇鸞,初自陶隱居得仙經十卷。鸞欣然自得,以為...
在生活中修行,紅塵中歷練
人常問如何修行,要用哪個法門去修行,孰不知在生活中修行...
《藥師寶懺》所說的十六種病與十三種藥
《藥師寶懺》中列述眾生無始以來有十六種病: 1. 貪瞋...
帶業往生這個「業」指的是什麼
問: 如果我們在沒有達到頓悟,那一刹那間的時候,突然中...
佛經中聖者的精進境界
以下引經中聖者的精進境界,作為學人發願的目標。閱後應生...
著魔時可以用這些方法對治
不修行,有著魔的像精神分裂症;修行,也有著魔的時候。著...
聖嚴法師《花開花謝,不執著》
世間的萬事萬物,不論是山川大地、環境中的任何事物與...
唯有慈悲才可以止息怨恨
世間的怨恨無法止息怨恨,唯有慈悲可以止息怨恨,這是...
佛陀世世生生隨逐于眾生心無暫舍
我造業時,佛則哀憐,方便教化,而我愚癡,不知信受。我墮...
信基督教後可以改信佛教嗎
問: 我朋友的女兒被別人介紹去參加了基督教,現在他...
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利益
《涅槃經》雲: 念佛一口分作十六分功德,若有一人佈...
佛法義理雖深妙,卻又在我們日用尋常之中
佛法的精義甚深難知,不是言語可以說出來的。但他的義理雖...
持戒念佛--明學長老的堅守
持戒與念佛的統一,一直是淨土祖師宣導的宗風。慧遠大師臨...
不應放過每一個能幫助別人的機會
那是一位老師告訴我的故事,讓我自己明白在人世間,其...
阿彌陀佛的身口意功德
念佛就是專念阿彌陀佛的功德,這個念功德包含身、口、意三...
金錢是手段不是目的
金錢這個東西,所具有的是工具性的價值,手段的價值,而不...
【推薦】
惟覺老和尚《如何追求真富貴》
一 世間上的富貴、幸福與快樂是假的, 好像花兒一樣...
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
太虛法師要建設的人間佛教極力排除後代佛教宗派法派的...
釋尊舍壽留壽的甚深含義
釋尊八十歲時在拘屍那迦入滅,這是歷史的事實。然而關於釋...
修行有四種不退轉
修行不退轉有四種:念不退、行不退、位不退和畢竟不退。 ...
用心誠懇
也許是離家的日了久了,回到塚中,發覺與相距七歲的弟...
境隨業識轉,是故說唯心
成差。天見是寶嚴地,人見是水,餓鬼見是火,魚見是窟宅。...
宣化上人:堪忍的世界
這個娑婆世界,娑婆是梵語,譯為堪忍,意謂這個世界是...
積極主動的去行善積德
大家留心世間,常可以發現有的人,福報來臨的時候,擋都擋...
感情重的人應該看哪部經
問: 師父好,剛才師父說,四諦、十二因緣是對重感情的人...
禪師的考驗
慧忠國師是浙江人,俗姓冉,號光宅,是六祖惠能大師的...
【推薦】
為什麼供養了僧人,我們還得感謝僧人
僧人又叫福田僧,供僧又叫種福田。就猶如我們有種子,但沒...
昌臻法師《淨宗祖師有關臨終的懇切開示》
一、臨終四事 唐善導大師:《臨終正念文》,指出臨終...
深圳弘法寺103歲本煥法師:都市人要學會放下
本煥老和尚笑容可掬。 即將到來的11月7日(農曆九...
佛教的家庭觀
家庭是一個人一生成長的重要場所,從出生到婚嫁另組家...
念佛的修法
念佛修法出自印光大師《複高邵麟書四》,是指至於念佛,心...
每天進步一點點,早晚會成功
虛老開示說:不論念佛也好,持咒也好,參禪也好,總要認定...
人要學會放棄昨日的煩惱
人要學會放棄,放棄昨日的煩惱,在落淚以前轉身離去,...
【推薦】
業障重到一定程度,念不出來佛號
我們雖然一品煩惱都沒有斷,但只要到了極樂世界,我們就具...
但除其病,不除其法
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,無論你學佛不學佛,踏入社會都要面...
紫磨金盤
有一少年和舅父二人以貿易為生,常常到異國採購。這一...
僧俗關係要建立在道義上
為什麼要講今天的僧俗關係呢?因為我覺得,今天的僧俗關係...
見忍法師談慈善
不論是不是佛教徒,慈善是不分宗教、不分信仰的。但也...
重新加載文章
佛弟子文庫 fodizi.tw
文庫首頁
全部欄目
佛教詞典
網站郵箱
願以此功德,莊嚴佛淨土。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途苦。
若有見聞者,悉發菩提心。盡此一報身,同生極樂國。